柴望:

古代兩種祭禮。柴謂燒柴祭天;望謂祭國中山川。亦泛指祭祀。

據(jù)記載,作為部落聯(lián)盟首領(lǐng),舜必須五年巡狩天下四方,即四岳。春天巡狩東岳岱宗,夏天南岳,秋天西岳,冬天北岳。目前能確認(rèn)的東岳是泰山,其他三岳不詳。

巡狩是一種帶有視察性質(zhì)的政治典禮,巡狩要到四岳,主要與原始自然崇拜中的大山崇拜有關(guān)。巡狩到泰山,舜在極頂親手燃起柴火,“燔柴以祀天”,意味和上天溝通,代天理民,為天行遠(yuǎn),替天行道,愿天保佑。此謂“柴于上帝”。同時,舜依次四面遙望。同時,四方部族也各自登上境內(nèi)高山向泰山遙祭。此謂“望秩山川”。整個儀式合起來就叫“柴望”。

柴指燔柴(fán chái):

古代祭天儀式。將玉帛、犧牲等置于積柴上而焚之?!?a >儀禮·覲禮》:“祭天,燔柴……祭地,瘞。”《爾雅·釋天》:“祭天曰燔柴。” 邢昺 疏:“祭天之禮,積柴以實牲體、玉帛而燔之,使煙氣之臭上達(dá)於天,因名祭天曰燔柴也。”《后漢書·禮儀志上》:“進熟獻(xiàn),太祝送,旋,皆就燎位,宰祝舉火燔柴,火然,天子再拜,興,有司告事畢也。” 清 陶澂《登恒山》詩:“燔柴有制存 周典,持節(jié)無人出漢宮。”

望指遙祭:

遙祭,指古代帝王祭祀山川、日月、星辰

旅上帝及四望。——《周禮·大宗伯》。注:“五岳四鎮(zhèn)四瀆。”

猶三望。——《左傳·僖公三十一年》。注:“分野之星,國中山川皆因郊祀,望而祭之。”

又如:望祀(古代遙祭山川地袛之禮);望拜(遙望拜祭);望表(古代祭祀山川時所立的木制標(biāo)志)

封禪祭源于中國古代祀拜天地的一種儀式,封為報天,禪為報地。

帝王封禪的由來:

1、封禪的含義。所謂“”,是在泰山極頂聚土為壇以祭天。所謂””,是在泰山腳下找一座小山,掃出一片凈土來祭地。古人認(rèn)為“天以高為尊,地以厚為德”,“天高不可及于泰山”,于是,凡是所謂“受命于天”的帝王,為答謝天帝之恩,便到接近天神的泰山祭祀:積土為壇意味著增泰山之高,表示對浩蕩天恩的感激;到泰山附近的梁父、社首等小山丘堆積泥土增加地的廣厚,以酬謝大地之神對萬物蒼生的恩賜。

2、封禪來源于人類的原始崇拜

原始崇拜(包括自然崇拜、祖宗崇拜、生殖崇拜)是人類最早的準(zhǔn)宗教形式之一。崇拜的對象是日、月、星、辰、山河、土地等與人類生產(chǎn)、生活聯(lián)系密切的自然物。太陽為世上萬物帶來光明、溫暖和生命,人類自古就有太陽崇拜。太陽升起于東方,所以東方就是萬物發(fā)育、陰陽交替之所,于是又產(chǎn)生了東方崇拜。在地理位置上,泰山位于神州大地的東方,因此就成為歷代帝王與天對話的最佳場所。傳說盤古開天辟地,死后頭化為東岳,向著東方。

3、封禪制度的前身-“柴望

柴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