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32)轡:御馬的嚼子和韁繩。古代四馬駕車,轅內兩服馬共兩條韁繩,轅外兩驂馬各兩條韁繩,故曰六轡。耳耳:和顧貌。

(33)解:通“懈”。

(34)享:祭獻。忒:變。

(35)骍(xīn):赤色。犧:純色犧牲。

(36)宜:肴,享用。

(37)周公皇祖:即皇祖周公,此倒句協(xié)韻。

(38)嘗:秋季祭祀之名。

(39)楅衡(bì hēng):防止牛抵觸用的橫木。古代祭祀用牲牛必須是沒有任何損傷的,秋祭用的牲牛要在夏天設以楅衡,防止觸折牛角。

(40)牡:公牛。剛:通“犅”,小牛。犧尊:酒尊的一種,形為犧牛,鑿背以容酒,故名。將將:音義并同“鏘鏘”。

(41)毛炰(páo):帶毛涂泥燔燒,此是燒小豬。胾(zì):大塊的肉。羹:指大羹,不加調料的肉湯。

(42)籩(biān):竹制的獻祭容器。豆:木制的獻祭容器。大房:大的盛肉容器,亦名夏屋。

(43)萬舞:舞名,常用于祭祀活動。洋洋:盛大貌。

(44)臧:善。

(45)常:長。

(46)三壽作朋:古代常用的祝壽語。三壽,《養(yǎng)生經》:“上壽百二十,中壽百年,下壽八十。”朋,并。

(47)朱英:矛上用以裝飾的紅纓。綠縢:將兩張弓捆扎在一起的綠繩??g(téng):繩。

(48)二矛:古代每輛兵車上有兩支矛,一長一短,用于不同距離的交鋒。重弓:古代每輛兵車上有兩張弓,一張常用,一張備用。

(49)徒:步兵。

(50)貝:貝殼,用于裝飾頭盔)胄:頭盔。綅(qīn):線,用于編綴固定貝殼。

(51)烝:眾。增增:多貌。

(52)戎狄:指西方和北方在周王室控制以外的兩個民族。膺:擊。

(53)荊:楚國的別名。舒:國名,在今安徽廬江。

(54)承:抵抗。

(55)黃發(fā)臺背:皆高壽的象征。人老則白發(fā)變黃,故曰黃發(fā)。臺,同“鮐”,鮐魚背有黑紋,老人背有老人斑,如鮐魚之紋,故云。

(56)壽胥與試:意為“壽皆如岱”。胥,皆。試,通“岱”。說見王宗石《經分類詮釋》。

(57)耆、艾:皆指年老。

(58)有:通“又”。

(59)眉壽:指高壽。

(60)巖巖:山高貌。

(61)詹:至。陳奐《詩毛氏傳疏》:“言所至境也。”

(62)龜、蒙:二山名。

(63)荒:同“撫”,有。大東:指最東的地方。

(64)淮夷:淮水流域不受周王室控制的民族。同:會盟。

(65)保:安。鳧、繹:二山名,鳧山在今山東鄒縣西南,繹山在今鄒縣東南)

(66)徐:國名。宅:居處。

(67)蠻貊(mò):泛指北方一些周王室控制外的民族。

(68)南夷:泛指南方一些周王室控制外的民族。

(69)諾:應諾。

(70)若:順從。

(71)公:魯公。純:大。嘏(gǔ):福。

(72)常、許:魯國二地名,毛傳謂為“魯南鄙北鄙”。

(73)燕:通“宴”。

(74)令:善。

(75)宜:適宜。

(76)祉:福。

(77)兒齒:高壽的象征。老人牙落后又生新牙,謂之兒齒。

(78)徂來:也作徂徠,山名,在今山東泰安東南。

(79)新甫:山名,在今山東新泰西北。

(80)度:通“剫”,伐木。尋、尺:皆度量單位,此作動詞用。

(81)桷(jué):方椽。舄(xì):大貌。

(82)路寢:指廟堂后面的寢殿??祝汉堋?/p>

(83)新廟:指閟宮。奕奕:美好貌。

(84)奚斯:魯大夫。

(85)曼:長。

(86)若:顧。

 

譯文:

宮廟深閉真是靜謐,殿堂闊大結構緊密。名聲赫赫圣母姜嫄,她的德性端正專一。上帝給她特別福澤,痛苦災害沒有經歷。懷胎滿月而不延遲,于是生出始祖后稷。上帝賜他許多福氣。降下糜子谷子種稑,還有豆麥各種谷米。蔭庇普天之下邦國,讓那人民學習農藝。種下谷子糜子滿野,種下水稻黑秬遍地。擁有天下這片沃土,將那大禹余緒承繼。

 

后稷那位后代嫡孫,正是我們先君太王。他遷居到岐山山陽,從此開始翦滅殷商。發(fā)展及至文王武王,來將太王傳統(tǒng)發(fā)揚。接受天命實行征伐,殷郊牧野擺開戰(zhàn)場。不要分心不要犯錯,上帝監(jiān)督保你吉祥。治服敵方殷商軍隊,能夠完成大功一項。于是成王說道:“叔父,您諸子中擇立其長,封于魯?shù)乜炜烨巴?,要去努力擴土開疆,作為周室藩輔屏障。”